快速导航
 学会概况 
 学会通知 
 学会要闻 
 医学信息 
 专家讲座 
 会员交流 
 生活园地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 首页>>详细内容


数智时代重塑专家型馆员新形象 发挥专业特长拓展信息服务深度


发布时间:2025-04-01  发布人:医图委 阅览次数:133次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对医院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带来巨大冲击。随着医学信息检索的普及,到馆读者减少,许多中小型医院图书馆面临缩编甚至关停的困境。为应对挑战,医院图书馆需向数字化、智慧化转型,馆员应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必须主动学习跨学科知识和智能技术,提升服务能力,为医护人员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深度服务。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图书馆通过"馆员学习自强,提供特色化服务"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其经验值得同类机构借鉴。
1.认真践行终身学习理念,提升素质成长为专家型馆员 馆长季汉珍自工作以来通过自学或参加成人继续教育先后学习掌握了医学、中文、英语、图情和卫生管理等多学科知识以及互联网+智能技术;考试获得江苏省人社厅颁发的“高级笔译”证书、评获“研究馆员”正高职称;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2021科技信息检索竞赛一等奖”。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为开展专业图情信息服务并拓展多种深度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全国及省级课题,锤炼科研思维更好地服务临床科研工作者 馆长季汉珍成功申报主持或主要参与全国或省级课题共计12项课题,全部完成调研任务顺利结题。其中《互联网+”时代医院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获江苏省图书馆学会2017重点课题一等奖;《基于协同机制的图书馆公众传染病防控知识服务体系》获得2024江苏省第九届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成果三等奖;《构建"平战结合"式新型智慧传染病医院的研究与思考》获得致公党江苏省委会2020年重点课题奖;《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智慧联动开展公众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获得2023南通市图书馆学会征文"一等奖”;以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发表科题相关论文15篇;多次在全国或省级医图学术会议上交流科课题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图书馆馆员自己深入钻研图情专业课题或参加临床研究课题,能充分锤炼科研思维,熟悉掌握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与步骤,能更专业地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有深度的信息情报保障服务,如提供立项查新、Meta分析、专题检索、课题跟踪服务和研究成果评价认定等。另一方面,馆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也塑造了馆员不只是“信息服务者”,更是“专家研究者”的新形象,让临床医务人员更能信赖依靠图书馆提供的专业服务。
 
         
 
3.融合跨学科专业知识和发挥医学英语特长,拓展医院图书馆信息情报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医院图书馆除了阅读推广更应强化情报服务职能,而馆员学习提高医学英语水平可在外文情报信息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馆长季汉珍学以致用,融合应用跨学科专业知识和发挥自己的医学英语特长,在以下方面拓展了图情服务的广度和深度:(1) 转型信息导航与科研支持 突破传统服务模式,建立资源导航网页,整合中外文献库、专业网站、查重工具及投稿选刊平台,并开展个性化培训。通过走进临床科室、面向新员工、规培生、继教班学员及科研人员等群体,提供数据库检索、AIGC工具应用等专题培训,精准对接临床科研需求,增强馆员与医护人员的互动协作。(2) 医学英语赋能科研成果发表与国际学术交流 针对医务人员写作发表SCI论文需求,组织外文阅读、论文翻译和智能阅读分析工具(如DeepSeek、有道词典、小牛翻译)应用的培训学习,提供论文润色与投稿选刊咨询;创建“医学英语沙龙”,通过双语资料推送、口语交流及竞赛辅导提升医护人员英语能力。此外,馆员发挥翻译特长,编译疫情快讯、指南及设备说明书,承担外籍患者沟通、学术口译及国际合作文件翻译,甚至参与医院双语标牌设计翻译,助力医院国际化发展。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医院图书馆的情报服务深度,更树立了馆员“不可或缺”的专业形象,彰显了馆员与时俱进、不断精进服务能力的精神。智能时代,馆员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不被边缘化或被AI替代,并开创新时代“人机融合”图情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供稿: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