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学会概况 
 学会通知 
 学会要闻 
 医学信息 
 专家讲座 
 会员交流 
 生活园地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 首页>>详细内容


21世纪图书馆的基本理念探讨


发布时间:2006/3/1  发布人:王学熙 阅览次数:3349次
   

在本世纪初,关于图书馆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思想上的革新。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同志在2001年全国图书馆学术年会上提出的新世纪图书馆发展中的十大热点问题,对于启迪和活跃图书馆界的学术思想十分有益。为此,我们认为本世纪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应树立以下8个方面的新理念。

1  图书馆成为“三个交流场所”的结合体

首先是人与知识的交流场所,即图书馆是真正的、理想的知识交流中心。

人类活动知识交流的场所是十分广泛的,但图书馆是作为十分理想的人与知识进行交流的场所。因为图书馆的读者,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是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职业、不分民族、不分贵贱的,什么样的人都可能成为图书馆的读者;图书馆是收藏知识的宝库。任何场所收藏的知识,都不能和图书馆相比。人们到图书馆来,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学习知识,汲取知识。这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的场所显得尤为突出,亦更为重要。

第二、是读者与馆员的交流场所。

在过去,图书馆馆员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文献信息的传递上,是借书还书的服务员,图书馆并未起到与读者广泛交流的作用,这种馆员与读者交流场所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图书馆馆员不仅仅是一个借、还书的服务员,更主要的是读者的辅导员、咨询员和导航员。通过与读者的交流,向读者传递知识信息。现在许多文章都讲在网络时代图书馆馆员要成为一名读者的知识导航员,与读者的交流更多体现在发挥导航的作用,这种理念是正确的。没有这

种做导航员的理念,图书馆馆员就会失去继续学习、奋发努力、搞好读者服务的动力。

第三、是社会成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场所和休闲场所。

由于图书馆有鲜明的文化氛围,加之优美的环境,良好的设施,以及完善的服务,人们都愿把图书馆作为朋友聚会的理想场所。现代图书馆不仅仅是文献信息的存贮和借阅中心,也是会展中心,文化休闲活动中心。在国外,有些年轻人结婚选择在图书馆。所以现代公共图书馆建设特别强调环境美、建筑美,强调扩大读者服务区和读者活动区,读者服务区和读者活动区要为读者,包括智残读者提供优美、舒适、安静的环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人们选择交流场所,主要考虑这个场所的环境和所提供的服务。图书馆所处的环境,往往决定图书馆的人气。图书馆的环境,包括所处的地理位置、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室内的布置等。

图书馆建筑是一门艺术,图书馆建筑要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这种理论,在20世纪末的图书馆新馆建设中就体现出来了。如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敬文图书馆,整个大楼就是一本展开的书本,正门前是很大的、极其优美的大型休闲广场,门厅内有假山、小池。采用中央空调,四季如春。最近几年建成开放的苏州市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和刚建成即将对外开放的常熟市图书馆都是江苏公共图书馆的骄傲。苏州市图书馆是典型的园林式建筑,地处市中心地段,25000m2

的建筑分为3个独立的建筑群体,馆内大树、假山小溪、庭台楼角,是一个开放的小公园,是读者交流和休闲的理想场所。苏州市图书馆一天接待读者5000人,双休日达8000人。已发借书证11万张。无锡市图书馆是全国地级市图书馆中环境最美、读者服务区布置最为人性化的公共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26000m2,是目前我省建筑规模最大的市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的正面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太湖广场。2004年刚建成对外开放的常熟市图书馆位于老城区中心的石梅市民广场,建筑面积11000m2,总体设计体现了亮山观山,与市民广场相互借景,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理念,四面是景,可谓全国首座休闲图书馆。21世纪图书馆将是“三个交流场所”的结合体。图书馆是一个独特的交流场所,是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开放性的交流场所。

2  图书馆将成为“五个中心”

第一、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贮中心。

图书馆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其基本职能: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贮是不会变的。国家图书馆和少数大型图书馆还担负保存文化典籍的职能。

第二、社会教育中心。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播知识与信息。中国图书馆应是传播先进文化的基地。致力于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理论,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传播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帮助社会各界提高信息能力和各种知识技能,从而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科教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贡献。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被人们称作是终生学校和社会大学。

图书馆是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遍布全国绝大部分县以上城市,还有具有公共图书馆性质的街道社区图书馆和乡镇图书馆星罗棋布于城乡,成为广大人民终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每天有数百甚至成千上万人进来学习,全国的图书馆接待上百万名学习者。图书馆所创造的优良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学习条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以外进行学习的最理想的课堂。在图书馆学习可以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需要和爱好,自主地进行学习,自己掌握时间与进度,也可以得到必要的辅导。图书馆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专题讲座、报告以及网上远程服务,为学习提供很大帮助与便利。图书馆是人们能够从中终生受益的最广泛的社会教育机构。21世纪人们普遍进入终生学习时代,图书馆作为全社会终生学校的作用将更加明显。现在不少地方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口号,图书馆要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服务。

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人的知识总量、知识结构和知识的新鲜度,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21世纪的中国必是要求人们普遍接受继续教育,进行终生学习的世纪。图书馆应担负起宜传、倡导、组织和指导群众性读书活动的责任,组织多种多样多层次的读书小组和读书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推荐好书,组织各种主题报告会及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宜传读者的阅读成果与效益,使勤奋学习之风深入持久地开展,推动建立书香社会。这是图书馆重要的社会职责,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将是巨大的贡献。

第三、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中心。

图书馆的本质是传播人类的知识和信息,并促进其开发利用的社会机构。图书馆不单纯是文献信息中心,同样要成为文献信息的传递中心,或者说是文献信息的服务中心。在新世纪要彻底改变以多少藏书和多少珍本为荣耀的观念,真正确立以利用为目的的理念。要把“书是为了用的”的思想真正贯穿于图书馆工作的全过程,不单纯追求拥有,着重寻求能充分满足社会和读者需求的手段、方法和能力,远程利用他馆馆藏和商业数据库应视为正常。这里所讲的是商业数据库,因为许多数据库是由软件商开发的,使用者必须付款购买,特别是大型数据库,每个价值都在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几百万元。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又必须购买必要的数据库,特别是大、中型图书馆。为了节省经费,购买更多的数据库,往往由中心馆采取集团购买的方式,让其他馆共享。

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广大劳动者、科技工作者和管理者,他们是文献信息开发利用的主体,而图书馆则处于协助他们快速有效地利用文献信息的地位。每一图书馆都要针对自己服务对象的需要,花力气做好开发信息资源的工作,和读者一起共同开发利用本馆和网上资源。

第四、网络服务中心。

网络的出现,使图书馆服务手段更加现代化,要求全国图书馆系统应利用先进的实用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建设全国图书馆信息网络,全面开发数据库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现在各级、各类型图书馆大都配置相应规模和功能的计算机及有关设备,初步形成一个大、中、小型计算机和微机并存的图书馆计算机服务系统,这为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传统图书馆服务仅开展借阅、送书上门、参考咨询、情报服务等有限服务项目,侧重于一般性的服务。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心,将一般服务转移到信息服务和网络化服务。

网络服务的主要形式有:电子资源网上服务、信息服务查询、数据传播、图文信息电视传播、电视远程会议等。大学图书馆和中学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网络条件,开展网上预约、催还和读者服务,网上馆际互借、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网上最新信息定题通告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在网络时代特别强调全方位网络咨询服务,向社会公众主动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图书馆要成为地区的网络中心,首先要有健全的、先进的网络设施,图书馆在进行新馆建设时,必须考虑图书馆的弱电系统和网络系统,新馆的综合布线是网络服务的关键,原则上是每20m2一个信息点。一万平方米的新馆要有500个信息点。

21世纪的图书馆是提供网络利用和进行指导与培训网络利用的重要场所。

第五、文化休闲活动中心。

21世纪,图书馆文化休闲功能将日益显示出来,这是因为图书馆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越,馆舍条件的完善,报告厅、多功能厅、影视厅、展览厅都具有,而且设施条件越来越好,这就为读者提供一个读书休闲活动场所。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都设置了咖啡厅。

3  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是复合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复合图书馆

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图书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但数字化图书馆的全面建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进入数字化图书馆时代,实体的图书馆仍然存在。在数字化图书馆全面建成以前,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什么样的图书馆?许多学者认为:是所谓复合型图书馆。当然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复合图书馆的概念还是比较科学的。有人说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的结合,其实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结合,更不能理解为传统图书馆采用一些现代技术就是复合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是两种图书馆形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统一体。我们不能将复合图书馆单纯地理解为是一个过渡形式,而应看作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它有自身的管理要求、运行规律与服务功能。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复合图书馆的雏型。对大多数中小型图书馆来讲,仍然处于由传统图书馆向自动化图书馆过渡的阶段。

目前,我国图书馆处于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共存的多元化发展格局。绝大多数高校、科研单位和一些大型的公共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积淀了相当的人才优势,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现代化程度,正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复合图书馆。一部分大中型图书馆处在传统图书馆与自动化图书馆的交叉进入复合图书馆阶段。但大多数基层图书馆还处在传统图书馆阶段。这一点我们的头脑必须清醒。目前,图书馆建设呈现出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多维发展的态势。

4  图书馆的发展将走投资多元化道路

图书馆永远是非盈利性公益性的社会文化设施。各级政府(包括乡镇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建设都负有直接的责任,包括规划、指导和协调,并在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中列支相当的拨款用于图书馆事业,此项拨款应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我国的图书馆建设长期以来全部由政府投资,机构、人员、设施由国家全包。作为全民的文化事业,应该破除“图书馆是政府举办的”这样一家独办的观念,在所有制形式上,应允许和鼓励私人、企业、团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兴办图书馆,可以政府与企业、团体联办,可以有股份制图书馆,也允许外国公民与机构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经申请和批准在中国独资或与中国公民、机构合资兴办图书馆,并接受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指导。现在一些图书馆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摸索出多元化的办馆方式。如以乡镇政府文化站为主体的图书馆、乡镇与学校合办的协作图书馆、乡镇与企业合办的图书馆、区馆分馆、书店式乡镇图书馆、个体私人图书馆等。在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也出现了多元的投资方式。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与上海东方房地产公司合作,东方房地产公司投资万元在该馆建立了一个先进的计算机教育中心,由图书馆负责管理,双方共同收益。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与聊城市联合投资,共同办馆,正在新建的聊城师范学院图书馆既是大学图书馆又是聊城市图书馆,将部分向市民开放。这些投资方式,打破了过去由国家投资办图书馆事业的模式,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各项文化投资政策的建立与完善,我国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投资方式。

5  图书馆管理的新趋势——知识管理

20世纪末,“知识管理”巳成为经济界一个大众化的词汇。

在知识时代,我们将会看到影响我们生活和社会方方面面的人类知识以空前的速度积累下来。在时间流逝的每秒每分每小时,通过人类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智慧,我们的信息世界和知识世界被综合在一起。知识时代这个词强调的是知识,包括显性的知识和隐性的知识,在新千年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尚缺乏权威性的统一定义,由于知识管理仍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而有不同的观点,因此它的定义是各式各样的。

我国的一些研究者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一种致力于将组织的智力资产——记录的信息和员工头脑中的智慧,转化为更大的生产力、竞争力与创新价值的信息管理策略与理论。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利用技术去分享知识并把它们作为创新的手段和杠杆。

21世纪,图书馆的角色应当是读者学习的中心和知识的中心。承担了这样的使命,图书馆应该瞄准知识管理的更高目标,采提高图书馆在服务领域的知识管理。

第一、知识资源的管理。

由于受到资金、职员、空间的限制,图书馆应该仔细分析读者的需求,寻求开发合作采访计划来满足这些需求。从“占有”到“存取”应该成为合理的资源发展策略的目标。

不仅仅是显性知识,图书馆也应该利用各种手段获取所有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对读者和图书馆的内部操作也是很重要的。每一个图书馆的网站应成为一个服务的入口,提供所有的选择性和相关的知识信息资源,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不管是现场的还是远距离的,而且还应是各种形式的载体。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

无论是馆内还是馆外,在图书馆员工和读者中都有许多知识专家。如一个大中型图书馆必须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包括馆内专家和馆外专家,许多大学把副教授以上人员的资料,包括他的研究方向,现在的研究课题都存储起来,建立索引,并定期更新,让图书馆创建和维护的电子数据库可以搜寻和检索,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如图书馆可以收藏一批新的信息资源,通过电子信箱直接发给有关教师。

图书馆员工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图书馆的智力资产,应该发挥其价值和被共享。

第三、资源共享和网络管理。

图书馆在知识共享和网络工作方面有很好的传统。随着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共享和网络工作也在不断地拓展。为了各种类型的协作工作和资源共享,图书馆同时成为一些协会的成员已变得非常普遍。这最好的例子就是图书馆计算机联机中心(OCLC)和俄亥俄州图书馆的信息网络。

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协作联机资源编目方案,在协作获取各种类型的数字化资源、以标准的格式著录,使它们便于读者搜索,对图书馆来说非常有用处。

6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重新定位

我认为由于图书馆所处的环境起了变化,图书馆有一个重新定位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讨论。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出现,图书馆不断受到社会上各种潮流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的冲击,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新问题;二是网络环境的冲击,图书馆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图书馆如何与其他信息网络机构竞争,以求生存和发展;三是建馆模式的冲击。对于任何社会的任何变化,许多图书馆工作者,特别是图书馆学者总要刻意地寻找所谓结合点,与之相联系,这就是紧跟时代,紧跟形势。

第一、图书馆面对市场经济的定位应坚持图书馆公益性不动摇。

一段时期以来,图书馆受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图书馆定性和定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企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倾向,突出地表现在创收热潮席卷全国图书馆,名目繁多的服务收费诸如:办证费、图书磨损费、阅览费、还有座位费等等。这些跟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和性质是相悖的。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改革要有利于读者,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这就不能改变图书馆的公益性,改变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这是方向性、原则性的问题。为此,图书馆定位应该明确: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性质的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要以所有社会成员作为服务的对象,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为目标;图书馆必须坚持免费开放的原则,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要服务指标。

第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定位——复合式图书馆,但传统图书馆不能丢。

大中型图书馆要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但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在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上有些头脑发热,盲目投入,重复建设,将传统图书馆的许多优良传统丢了。其实,网络不能解决图书馆的所有问题,因为目前电脑毕竟还没有普及,利用网络的毕竟还是少数;数字化行为也不能涵盖图书馆的全部。有一种理论甚至认为“网络信息的存取将要逐步取代馆藏资源”,或者说,“以信息的存取能力取代资源的拥有能力”。这样的观点我认为是站不住脚的。不要说在第三世界,就是在发达国家,纸质文献仍然是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文献的主要载体,是图书馆收藏的主体。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应当从实际出发,明确具体步骤,除大型图书馆、省、市的中心图书馆可以实施数字化图书馆计划,更多的图书馆是充分利用大中型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成果。关于数字化图书馆的定位,目前首先应该发挥国家图书馆、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和省、市地区中心图书馆的作用。加强对基层图书馆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指导。

第三、图书馆办馆模式的定位——特色图书馆。

在办馆模式的定位问题上,20世纪90年代,北京、上海的公共图书馆最先开展了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之后,湖北公共图书馆界以“特色图书馆研究”立项,得到文化部支持,写出了《特色图书馆论》一书。近年来,各地都在发挥创造力,建设特色图书馆。

特色图书馆在国外称为特别图书馆,如盲人图书馆、音乐图书馆、咖啡文献图书馆等。特色图书馆的目的在于扩展图书馆的功能,不能固守传统职能、陈旧格局。苏州市图书馆将苏州的两院院士照片、简介在走廊里展出,无锡市图书馆将两院院士和将军的照片、简介以及无锡历史的旧照片、馆藏古籍精品都一一陈列展示出来。这就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就会形成特色。

特色图书馆应该更强调“特”字。特色就是要体现在特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上。特色图书馆所拥有的特色文献,这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新亮点。特色图书馆的建设,要从本地历史、经济、文化的特色出发来考虑。特色文献的范围很广,一是以人物为主的特色文化,二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的特色文献,三是以地方经济、文化、旅游等为主的特色文献。

7  树立图书馆人文精神和图书馆科学发展观的新理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图书馆界提出了“图书馆精神”,到本世纪初在这一基础上又提出“图书馆人文精神”以来,图书馆馆员的思想观念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所谓“图书馆人文精神”,各人理解不同,我认为: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读者的最大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发扬“图书馆人文精神”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图书馆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也是图书馆实现社会职能和提高图书馆社会地位的必要的手段。“图书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科学精神、与图书馆精神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人探讨的问题。

图书馆科学精神是指崇尚科学,尊重科学,宗旨是积极研究并利用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与手段,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

而图书馆精神是指图书馆的理想、信念、形象与行动规范等。概括地说,图书馆精神有以下几种: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不断创新的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图书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科学精神和图书馆精神是相互联系的不同概念,是一种融汇共进的关系。

“图书馆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新课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共新一代领导集体积新中国50多年发展经验教训之总结,符合中国国情和全球发展趋势,可谓是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一九七八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第一代发展战略,其主题是加快发展、不平衡发展,倡导“先富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即是具体体现之—。而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第二代发展战略,则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人为本。图书馆科学发展观有“二个共同”原则:一是共同发展原则,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相互支持、相互带动;二是共同分享原则,就是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图书馆的资源和成果,特别是解决农村人口在内的所有人的文献资源共享。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是一个相当艰巨的长期任务。

8  社会和读者永远需要图书馆

尽管前几年有些地方的图书馆步履维艰,但许多地方却是一派兴旺与繁荣景象,图书馆在社会生活和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并没有降低而是在不断提高。随着图书馆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密切,所发挥的社会作用愈加显著,其社会声誉日隆。图

书馆不是社会的装饰品,它日益融人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分割、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广大人民而言,到图书馆学习、研究和参加各种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已经而且必将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需要,这是不可逆转、不可能被替代的。它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一起前进,根本不存在“消亡”的问题。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图书馆系统,用新技术装备以后如虎添翼,融人现代服务业的行列,以其公认的晶牌、独特的优势、雄厚的基础、完善的网络、良好的信誉,在传播先进文化,拓展知识服务、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方面将大有作为,对社会进步大有助益。21世纪必然是中国图书馆真正实现大发展,走向辉煌的世纪。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还会不断受到各种冲击,图书馆的功能将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内涵,但图书馆将会永远存在,社会需要图书馆,民众需要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吴建中.中国图书馆发展中的十太热点.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2  王子舟.未来图书馆学发展的理性思考.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

3  程小澜.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在传播先进文化中的新拓展.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